邮亭老街:成渝东大路的繁华之极
开始关注成渝古驿道,是源于B站的一名叫“pepper家的老大”的up主发的视频。这个就在我身边的主题立即吸引了我的注意,约上爸爸作向导,不到半个钟头的路程就到了邮亭。
路上我问爸爸去过邮亭老街没,爸爸说没去过但听过,小时候跟着爷爷去坐车路过了很多次。
这上边是邮亭的老街,新街在火车站那边。
——爷爷
在路上,向导给我指了指沿途的几百亩良田,戏谑道如果当年没有爷爷的大哥抽大烟败掉的,我们也是殷丰之家了。可也庆幸没有背景可依靠,爷爷小小年纪就出来学了开车的手艺,才能在往后的日子乃至灾荒年让家里人都不至于饿肚子。
驶至目的地,爸爸对于找路的记忆好得惊人,不管是五十年前爷爷告诉他的邮亭老街还是钓友不经意提及的某个容易上鱼的犄角旮旯,都在活地图一样的脑子里。
初初踏进老街,门口是相互交叉依偎的两棵黄葛树,带你进入斑驳的光阴。老式的电线杆拉扯着没有规律的电线,蜘蛛网一样的把思绪放回几十年前,路过的门诊部和我记忆中的门诊部竟然也有一些记忆的重合。
邮亭地属重庆市大足区,地处成渝古道上,曾经叫邮亭铺,后来叫邮亭公社,现在叫邮亭镇。
那时候成都经荣昌送来的邮件,重庆经永川送来的邮件,大足送往成都、重庆的邮件,都交到旅栈的凉亭,由旅栈老板代收发,县衙邮差每月底按收发邮件多少付工钱。
时间长了,凉亭被人们叫成了邮亭,这条街就被叫作里邮亭铺。英国外交官爱德华·科尔伯恩·巴伯在其所著的《华西旅行考察记》中提到邮亭铺和资州(现四川省资中县)是成渝东大路上最为繁荣兴旺的地方。
明末清初时期,经商的人在这里修建街房,有食店、旅栈、茶馆、酒家、日杂货等十多家店铺。
老街原长约一公里,曾是往来重庆成都的要道,商铺、客栈、戏院,林立其中。而今仅剩约五百米。
从街口进入不久便是曾经的戏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唱戏、放电影,也曾人山人海。如今的戏院早已难觅遗迹,只有戏台后的黄葛树依然挺立。
老街的中段,如今是老街上的CBD地段,也只有这里人气最为旺盛。一个容纳六七张桌子的茶馆和一座曾经老街居民集体出资修建的关帝庙,即使是40度的天气也不能消磨重庆人打麻将搓牌的热情,被黑色老垢掩盖原色彩的的电风扇吱呀呀地转个不停,我担心它会不小心掉下来。
清晨赶场,十点后逐渐变得安静,午饭后又热闹起来,老人们的子女没有留在老街的,老街只是老人们舍弃不掉的故乡。
老房子里的阿姨很自豪地给我介绍这条街可也是被拍电影取过景的,仔细一查果然,冯小刚和陈冲翻拍的中版《忠犬八公》曾在此取景,这部原定于2022年贺岁档上映的电影不知什么原因迟迟未能上映。
上映之时,也想去看看大银幕里的老街和我笔下的有什么不同。
顶着烈日继续行走,路过一所叫作“春晖学校”的私立中学,据门口的小卖部奶奶说有800多学生,几乎都是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这所寄宿制的学校让他们从形式上相信孩子不会学坏。
时值暑假,没机会听到书声琅琅的邮亭老街,但我想象了一下放归宿假时这条老街的模样,就像充满了新鲜与活力的潮水奔腾而下,这是和那些破败的房子格格不入的,也是和黄葛树葱郁的林荫相得益彰的。
老街的后段有曾经的邮亭乡政府所在地,也有老奶奶口中的“银行”其实也就是当年的信用社,当年的兽医所,当年“王部长”的大宅子。
现在的尽头就是一条八车道的高速公路,但老奶奶告诉我说为了修这个路,他们家的房子都被震裂了。马路那头还有被截断的老街的下半段,房子却是更加破败了。
老街的故事也好像被岁月长河拦腰截断,再往后,可能想去了解的人都没有了。
老街出来,去吃了温老太婆家的肥肠鱼,据说也是搬到新址生意不咋样又搬回了老地方继续兴旺,老街的风水滋养老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