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信笺:他们都老了吧...

“HE”是年轻人常用的“Happy Ending”也就是美好结局的缩写,”BE”则是常用”Bad Ending”悲惨结局的缩写。

读这些信件的时候,就像在看一部年代戏,同角色一同悲喜,所以从一开始就在猜测结局。

前情提要:《旧信笺:回头看80年代婚恋观》

说实话,男主常鄂的字虽然经常在一种类似于隶书和行楷之间转换,以及情绪上头了的一些潦草的字体,女主徐华的字只看到了两封信,但绝对称得上“鬼画桃符”。

看信的过程中,我却总是能迅速理解那些全靠猜的字是什么意思,大抵是我总是很能共情,把自己代入其中便能想象若在当时情景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和写出什么样的文字了。

然,在艺术创造的领域,共情能力高是幸运的;在芜杂的生活中,共情能力高是不幸的。

这38封信中,前36封的邮资都是8分,后2封的邮资是20分。前后相差五年,为何邮资上涨100%还多?这就要说到1988年8月的物价闯关

背景知识补充:过去,中国的日常用品凭票购买,原材料采取的双轨制。体制内和体制外两个价格。既然存在价格差,就有倒卖获利的空间,于是滋生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于是国家抱着“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用市场来决定价格,放开价格管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确定5年理顺价格的方案,前3年走大步,后2年微调。计划五年物价上升70%-90%,工资上升90%-100%。

“我说过,我不希望有过多的阳光,因为那样会让人睁不开眼。”

1985.12.18

在常鄂的信里,提到了无数次他的队长和老总都愿意帮忙把徐华调过来,但徐华本人应该是不愿意的,否则常鄂也不至于那么担心徐华听到这些“流言”之后会生气。

至于为什么不愿意调到桂林来,我分析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徐华家是九江的,她和她的父母都不愿意她去桂林发展;二是由于当时铁道部大桥局第二桥梁工程处总部坐落在武汉,常鄂老家也是湖北的,他们总还是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回湖北发展。

你说他们俩当时的想法成熟吧,也算得上,不纯粹的恋爱脑,事业和爱情我都要;但另外一方也反映出那个年代一份稳定工作的可贵,虽然他俩两地分居的根本原因就是工作安排,但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放弃工作,宁愿放弃这段感情也不愿意放弃工作,也是十分清醒。

“老实说,我知道你没多少存钱的,说是说,你就当我是开玩笑,不要往心里去,好吗?要注意调剂生活,经常买点东西回来吃,也该做几件像样的衣服穿穿,年轻时不这样等什么时候呢?”

1986.4.4

“不要一个人守在房内,经常去小谢家玩玩,打打麻将不好吗?”

无它,我也想要一个生怕我不花钱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对象。

1987.5.22

“元旦之前,我是哪儿也别想去了,也许你听了很不高兴,但我没办法,是领导让我为难。第一,我是一名先进生产者,又是一名先进团员,能不听从指挥吗,这一点在我刚来时领导就是这样动员我的。…….第三,几天前有人给我发奖品,告诉我评上了桥处文明个人,所以希望我以后不要跟领导吵架。你看就这些,让人好意思在那种时候跟领导吵闹?好了我这对你讲好像是在开玩笑,但一半也是真的。不管怎么说,年青人总是应该给别人留一些好印象,你能理解吗?”

这段一上来,无数感同身受就来了。

无论是哪个年代的年轻人,都免不了受领导的PUA(意为画饼)。而这样的意义在于,那些或实在但不多的二十块钱奖金,还是优秀的头衔,抑或是关于职称晋升的承诺,都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常鄂和当代年轻人在这种事情上如出一辙,明明只想“躺平”,却被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不停前进,困顿不已。

1987.6.6

“有些穿着在外面要检点一些,怎么办呢,你是个女同志,待人要有分寸,不要让我担心好吗?”“亲你,我的宝贝!”

这封信的前半段是常鄂的抒情诗,其实看了他写的那么多封信,真实感受就是常鄂的遣词造句水平还真不错。后半段就是真实的打工人心情,收到同志说今晚有大风暴不上夜班了,像不像收到几号台风来袭被通知不用去挤地铁工作的你?

1987.6.13

“老实说,那天晚上电话电话里你讲的话真叫人失望,假如我真的病了,有谁能够比你更能安慰我呢,你为什么偏偏要我回家,而连说一声’我过来照顾你’的话都不能呢?我想,只要是一听到你不舒服的消息,我一定会吃不下饭、总要想方设法回来照顾你。我只想问你,你心中的我在什么位置?”

在这封信里,常鄂委委屈屈讲述了他苦哈哈等徐华电话,也抱怨了遇到这样的事情徐华一点也不温柔,但是他还是记得7月4日是徐华的生日,他惦记着她的生日呢,想给她准备点什么作为生日礼物。第一次在信里提到了分房子的事宜,颇有时代意义。当时的他们虽然分隔两地,但比起现在的年轻人总还是不用担心高额的房价。他俩作为都有正式工作的央企职工,房子单位会分的,1900元钱的“东芝”电冰箱也买得起,自行车和电风扇也不在话下,至少在物质基础上是并不匮乏的。

1987.7.6

“近来这边很有一部分人怀疑我要去虞山桥当副队长,他们总是这样问我,我跟他们解释说没有的事,即使有这回事,我也不会干的。我真担心这样下去会对我不利。”

随着常鄂这边雉山大桥的修建推进,他们项目部的人都开始考虑自己的未来了。虞山桥也是在桂林市区修建的桥梁,常鄂不愿意再在桂林呆着了,哪怕是升官晋升也不愿意。但是比起常鄂总在思虑未来,我读到的为数不多的两封徐华的信则都是混沌又迷茫,也许男性和女性的视角本就存在极大的分歧吧。

1987.7.19

“据说应该是我来担任二队主管生产的副队长,但后来换了,是我的同学夏建中换我,这里面主要是王玉胜的功劳。其实我已说过,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我是不会干的,当初人们这样说我时我就是这样想的,从来就没打算同意干。我的心愿只有一个,比较轻松地做一名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同时让我俩调在一起,度过我们美好的一生。”

常鄂上封信说的事情有了下文,他没当成副队长,不过好在他完全不在意。那时的常鄂也许就已经有了当代年轻人的雏形,又或者说他和我们想象中的父辈人不太一样,他也并不是想为事业奉献终身,而是想早早”躺平“老婆孩子热炕头。

1987.10.5

“多么令人可怕的结局终于出现了,在这最后的时候,你愿意我说些什么呢?也许你什么也不愿意听?我知道你是希望我早去早好的,我无能也无权回避你对我的厌恶之情。好了,朋友,我是难受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难受,请看在我俩纯洁的友谊上,接纳我最后的谈吐吧!”

看到这个开头,我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要”BE“了吗…….

信里满满都是常鄂的难过和痛苦,对过往幸福快乐的追忆,以及为什么常鄂觉得他俩完了的原因:“你的家庭只有20%的可能性”。大抵是怀着这样负责伤感的情绪,这封信的字迹极其潦草,我从内心觉得不应该因为家庭的原因断送一段婚姻,但困难的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儿,而是和世界有千丝万缕的羁绊。

1993.4.29

“虽是回老二队,又初来乍到,开始总是有些不习惯。现在我暂时住在二队招待所,工作虽然未明确,但安排也大致是让我当主管工程师为主,兼一些管理队长的事。”

感谢最后这两封1993年的信,让我本来郁郁的情绪又快乐起来。从1984年到1987年有36封信,1987年后杳无音讯,直到1993年。在这两封信里,我看到常鄂和徐华还在一起,他们有了一个孩子应该现在也30多岁了。

时隔5年,常鄂和徐华应是最后定居在了南京,现在的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桥梁工程处所在地。他分到了房子,他们有了孩子,也许在短暂的相聚后他们又开始了两地分居,常鄂又被安排去了河南的一个项目处。

故事就这样戛然而止。

常鄂和徐华与我父辈年龄相仿,与我的父母一样都在大型的央企国企工作,但他俩又和我一样,曾走过异地恋的路。也许这些信笺都曾经被徐华一一收集妥帖珍藏,不知为何流落旧货市场,是怎样的契机和缘分,让这些文字辗转又流落到筷子小手这里。

原来以为父辈是年少时想成为的那个了不起的人,后来深深地感受到,自己在田字格里地劳作,和很多年前父辈们在土地里深刨并无二致。


旧信笺:他们都老了吧...
https://macin.org/2022/12/12/a-letter-from-1993/
作者
Shirley Lee
发布于
2022年12月12日
更新于
2024年12月6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