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社区:长江之滨南山之下的安静

夜里下雨,白日放晴,枕雨而眠,醒来天空湛蓝,又处处清爽。

夏天的日子特别长,每一天都可以享受早餐,充实生活,下班游泳,不会像冬日一样,小憩一下就暮色四合。

福利社到弹子石,沿着老街的绿荫,坐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手手曾经坐了几十趟。

在大城市工作的时候常常会烦躁公交车上的动辄一个钟头的通勤时光,可现在竟然会怀念可以放空自己的日子。

透过公交车迷迷糊糊的玻璃窗看到树叶映在路上的光斑,我什么都不想,空旷占据着我的灵魂,感受不给力的公交空调吹出来的一丝丝凉风,热烘烘的夏天也有了鲜甜。

在这条路上,有手手一直没有发现的重庆老城的孤岛——马鞍山社区。叫马鞍山的地方有很多,安徽有个马鞍山市,香港沙田也有一个马鞍山,重庆的马鞍山规模最小,只是一个社区。

这个藏在南滨路山崖上的老重庆的范本,可以让你爬长长的梯坎去看长江水,也可以让你登上山顶去看这座城市的繁华。

下浩老街消失了,十八梯走丢了,手手开始害怕失去因为不断开拓新城而残喘的老城,那里有着重庆最开始的样子。我以为这只是老重庆的剪影,殊不知这也是国际文明的碰撞地。








从上新街公交站下车,穿进一条爬坡的路,就是马鞍山社区的所在地。

虽然现在的它安宁祥和,但它也曾是南岸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重庆开埠的见证者。

19世纪重庆开埠,建立通商口岸,外国人最先被允许在渝中对面的长江南岸驻留,所以南岸区比其它地方更早地接纳了西洋建筑、立德乐洋行、亚细亚火油厂。(参见:从重庆摄影第一人开始说起

周末的下午闷闷热,偶尔享受放纵体重管理,握着一杯奶茶,在林荫之中走街串巷,与这些老建筑不期而遇。


英国协会医院还是原来的模样,传教士马嘉礼开办的它的时候还是1921年。作为南岸最早的西医院,它在抗战时期救助了大量灾民。这所正面四层、背面三层的小楼和它当年的主人一样,很快地适应了重庆的地形和风貌。

建筑外立面的石头墙还是坚固如初,楼房大门高大的青砖拱门至今大气,踩着吱吱嘎嘎的木楼梯上楼,我想它曾经繁华的时候一定承载了许多故事,可惜这些故事都和坐在墙边的老人一样,很快就会被深埋泥土之中。

筒子楼

宁愿它自然地衰老破旧,也不愿意商业化破坏它生活的气息。希望这些老房子修旧如旧,希望这些老人家可以在这里颐养天年,希望小孩子可以在这里茁壮成长,希望再次拜访时,它依旧是那个有故事的说书人。

拾阶而下,伴随着夕阳陆陆续续出摊的豆花饭老火锅,我在石板径间远眺脚下繁华南滨路。

知道踏出这一步,便是回到了杂芜的人世间,可我被世俗和焦虑浪潮裹挟无法自拔。

坐看云起


马鞍山社区:长江之滨南山之下的安静
https://macin.org/2020/06/16/ma-an-shan-she-qu/
作者
Shirley Lee
发布于
2020年6月16日
更新于
2024年3月25日
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