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起江州:从这里陷入一个自我困境

关注筷子小手的朋友们你们好,每周二我们会更新一篇文章,这也是兼职写作者用尽全身力气努力保证的了。上周是国庆节假期,很多朋友无法选择诗和远方,只有响应号召留在重庆市内晃晃,我们和你们一样,甚至更惨。

这篇文章想和你们聊聊关于我们第一次体验的索降和参与的一部话剧演出。

索降和飞拉达

第一次尝试索降和飞拉达这样的户外运动,地点是在北碚区的天眼洞。之前在B站有追一位up主(户外行军蚁)的探洞视频,对“红点齿蟾”、“洞厅”和“地下暗河”这些充满好奇心,以及作为《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十级学者,在上一次徒步大圆洞森林积累了很多信心,所以报名参加天眼洞的索降和飞拉达。

天眼洞洞中有一尊清朝年间的佛像,当光线从洞口倾泻而下时,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静谧和敬畏。这就是在这儿索降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正是如此,拍出来的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神秘感。

现场摄影师拍摄得更漂亮

当一个小众“景点”很出片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一个网红景点。

作为人文类媒体人(自封的),我们不想为了把照片排得很好看而吸引大家过去,满怀期待后却发现不过如此。小红书上很多照片拍得就有点过头,失去了真实感,可能也是向点击量举了白旗。

从洞顶索降下来,全程自己用手来控制速度。在视频中看到这种装置千百次,第一次被悬空吊起来时还是有一点恐高。而且第一次操作设备,因为不熟悉也会产生一点恐惧。

垂直高度约有60米,一两分钟就能下降到底,如果想去玩,最好喊同行小伙伴先下去帮你拍照。当然土豪也可以付费请专职摄影师拍照。索降的过程中,除了第一次的新鲜感、恐惧感和失重感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到中间停下来摆一个帅气的动作,拍一张可以发朋友圈的照片。

下降到洞底之后,接下来是沿着洞壁的飞拉达。

这里是飞拉达的起点

有一段是完全悬空脱离岩壁的,脚下会很晃,主要考验臂力和腰力。其它路段都还好,做好保护胆大心细就能顺利通过。

全程约莫一个钟头玩完,不过因为要预约,所以控制了人数,体验感还是不错的。

雾起江州

《雾起江州》是一部话剧。

但同时也是一部你可以参与其中,身临其境的话剧。演出地点就在重庆的戴笠神仙洞公馆,一栋修复的历史建筑,配合这谍战家国的故事背景,氛围感拉满。

这是演出地点

官方宣传如下:

不同于一般话剧的“镜框”式舞台和“分幕”式转场叙事,《雾起江州》通过对舞台和剧情的拆散重组,将整个话剧融合在了枇杷山宝库小白楼的9个房间中。观众并没有固定座位,而是跟随着演员角色辗转挪移,以参与者的身份共同推动故事发展,感受8条人物故事线共同塑造的家国与谍战相糅合的故事。

目前《雾起江州》已经排在大麦网重庆演出第一名的位置了,一天两场,场场爆满。

合照

相比于剧本杀,《雾起江州》参与感更强,体验感更好;相比于一般的话剧演出,《雾起江州》更加鲜活,更加能抓住人心。单纯地作为观众,很容易拿起手机走神,也很容易昏昏欲睡。但跟着演员在狭窄幽暗的木楼梯上蹿下跳,真的能够将我们从历史的“上帝视角”变为“参与者”视角。

这种创新,得给个好评!

参与很重要

天眼洞问佛,枇杷山看剧,都是很棒很棒的假期活动。

回程路上在思考,现在商家要赚到消费者的钱真的越来越难。消费者的口味,尤其是年轻人的口味越来越不好把握,这边对户外露营狂热起来,那边对李子坝的轻轨穿楼就意兴阑珊了。

  • 做剧本杀,如果还按照原来的催泪悬疑等套路来,玩的人越来越腻歪,渐渐失去增量人群;
  • 做旅游,如果还按照原来的报团带团购物返利等套路来,玩到最后只剩下大爷大妈身披丝巾到此一游,路越走越窄。

在这种逻辑下,这种可以让消费者参与进来的东西,才更生动有趣。回过头来深究一下,为什么这种“参与感”在消费行为中越来越重要呢?

七月份我看了一本叫做《制造消费者》的书,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消费主义全球史”,好像和这个问题相关。

书籍封面

出生长大在城里的孩子很少知道稻谷是秧苗长出来的,福建人可能没有见过长在树上的花椒,城市白领不知农时,农民天然羡慕坐办公室就有工资拿的“打工人”。

人们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这种生产和消费的社会分工造成了彼此的相互依赖,它支持着人们的生计,也把生产与消费彻底分离了。物品不再是劳动的直接产物,人们不再了解这些物品的生产环境、制作过程,展示在人们面前的商品愈发变得陌生而神奇了,这也是社会变得越来越拜物的过程。

这里拜物并不是贬义词。当我不了解华为手机的生产工艺和过程的时候,拿到一台手机,会很自然感叹它的拍照效果为何如此清晰,运算性能为何如此强大,屏幕显示为何如此逼真细腻。这个就是“拜物”,约等于对不熟悉事物的惊奇。

这份好奇心会驱使消费者陷入一种“试一试”和“拒绝尝试”的两难抉择之中。为了解决信任问题,公司开始在品牌上做文章。

人们发现品牌不仅仅能给人安全感,还有其神秘的力量,能通过符号工程将商品与社会文化价值联系起来

一旦完成这种价值等同的宣传和构建,消费者就具有了一种虚无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广告里的奔驰宝马车不是一件实际生活中有使用价值的商品,而是阳刚、品味、地位和新潮的载体。要想成为有那样品味的人?无须做出其他自我提升的努力,只需要买到它就行。

花钱买到这件东西,占有它就是最低层次的参与感。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淘宝上瘾,收快递上瘾,清空购物车只能获得几分钟的快感。

很显然,现在消费者们面对的是成千上万种选择,简简单单买件羽绒服都面临着不计其数的品牌、款式、颜色、面料、样式可供其选择,如果商家不做出点儿创新,为啥买你家?

如果消费者可以参与这件羽绒服的设计,如果可以在羽绒服上绣某个定制的图案,如果羽绒服的袖口可以写上某人的名字,消费者在穿上它的时候便多了一些炫耀的理由。

同样是看一部话剧,如果枯坐在那里两个小时颇为无趣,但参与演员的表演就变得兴趣盎然。索降攀岩如果只是一个户外运动项目就有距离感,当要是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人亲身体验就不一样了。

这就是我们越来越深度的参与感

为什么花钱买体验性消费比买东西更得其道?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吉洛维奇的一段话有些道理:”体验和经历能融入我们的生命历程,而商品则永远不可能。你可以珍爱那些宝贝,甚至将它们视为你生命不可或缺的东西,但它们仍然只能游离在你生命之外。相反,你的个人经历则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我们的所有经历使我们成为我们所最终成为的人。”

托马斯·吉洛维奇,为美国康奈尔大学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校行为经济学与决策研究中心的联合主任。他的研究关注人们如何通过对日常生活经验的评估来形成判断、信念和行动决策。

参与是有限的

但参与有限,体验亦有限。普通人过日子绝对不是单纯追求体验世间新奇,如果堕入这样的理念日子就会变得难捱。

世间新奇千千万万,若老想着走马观花不断体验,最后只怕误了青春年华。垂垂老矣的时候,发现自己只是看了万千新奇而已,并没有一点意义。

这种感觉就像:周末我在手机上刷了一天的抖音短视频,以为学到很多东西,深夜失眠却被一种巨大的“无意义感”无情击穿。

在消费主义的大潮下,这种“体验世间新奇”的价值观其实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影响了很多人。你拿着钱去挥霍在这些无止尽的消费欲望中,就正中商家的下怀,你并不是真的因为内在需求而消费,只是因为你就是被符号牵着鼻子走的小羔羊。

所以,用消费行为换来的“参与感”是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距离那个“符号”还有很远的距离。奔驰大G不代表勇敢无畏,我买了奔驰大G不代表我是勇敢无畏的人,勇敢无畏的品性无法通过消费行为取得。

摘下这些滤镜,做一个简单清晰的人。

困境是什么

我依然会因为第一次索降岩洞而兴奋,依然会因为参与一场话剧演出而获得一些思考,在此感谢筷子小手主理人李不乖的行程策划😊

当我为此过于兴奋、开心、快乐的时候,人类喜新厌旧的习性会让我继续寻找下一个“世间新奇”,以寻求新的刺激。就像我们刷到一个搞笑短视频之后,会上瘾般接着往下刷。

困境在此形成。

要么臣服于这种“体验世间新奇”的上瘾,被消费主义死死拿捏;要么迎战长期坚持的枯燥乏味和一无所获的风险。

看完《雾起江州》,我们加了导演孙澜飞的微信,从朋友圈得知他毕业后一直就在这个领域深耕,平素没戏可拍的时候也在一直参加培训学习,剧本从建组到成型也修改了无数次。上个月他走到了30岁,这部剧是他30岁最好的礼物,很庆幸他坚持下来了让我们看到了这部作品,也正好为他的另外一部作品《无声的英雄》造个势,希望坚持的人永远不会被辜负。


雾起江州:从这里陷入一个自我困境
https://macin.org/2022/10/10/wu-qi-jiang-zhou/
作者
Macin CHEN
发布于
2022年10月10日
更新于
2024年12月6日
许可协议